方禹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近日公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2024年是中國全功能接入互聯網的30周年。歷經30年的發展,中國互聯網普及率大幅上升,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智能互聯網發展勢頭強勁?;ヂ摼W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已經逐步成為人們活動的主要空間。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讓孩子們成長得更好,是我們最大的心愿”。長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兒童健康成長,高度重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啟動《條例》起草工作,充分研究論證了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發展對未成年人學習成長的正面作用和負面影響,按照問題導向的立法思路,結合國內外實踐經驗,總結歸納形成法律制度。
《條例》共7章60條,對未成年人接觸網絡、使用網絡、防止網絡侵害等全過程作出了全面規定,既充分保障未成年人使用網絡、獲取知識的權利,又積極防范網絡可能給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帶來的侵害。
一是網絡素養促進。網絡素養培育解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基礎性問題,也是根本性問題。形成和培育網絡素養,能夠幫助未成年人掌握網絡技能,自發性地保護自己?!稐l例》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規范,一方面是保障上網條件,國家和地方相關部門應當制定規劃、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具備上網的渠道和條件。另一方面是幫助正確上網,通過家庭教育、學校課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軟件、平臺主體責任等,多渠道多手段地促進培育和提升未成年人網絡素養。
二是網絡信息內容規范。網絡空間的主要活動均以信息的形式展現,網絡信息內容是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關鍵性問題?!稐l例》深入研究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現實和特點,將網絡信息分為正能量信息、可能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和違法信息,提升了網絡信息內容管理的科學性,充分適應了未成年人接觸網絡信息的特點。
三是防止網絡欺凌。網絡欺凌是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突出問題之一。校園霸凌等本就是未成年人保護的重點及難點問題,隨著網絡普及發展,未成年人網絡生活日益豐富,其線下活動向線上映射、轉移,結合互聯網放大效應,進一步加劇了該問題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對此,《條例》作出明確的規定,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通過網絡以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形式,對未成年人實施侮辱、誹謗、威脅或者惡意損害形象等網絡欺凌行為”,同時就防范網絡欺凌、阻止網絡欺凌等,對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規定了相關責任。
四是防治網絡沉迷。網絡沉迷問題從PC互聯網時代就已經產生,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移動智能終端普及率不斷提升,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問題進一步加劇,實踐中發生了很多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情況,其中不乏一些極為慘痛的案例。與此同時,一些所謂的網癮矯治機構利用家長希望孩子戒除網癮的迫切心理,采取一些不合理、不規范,甚至是違法措施,開展網癮矯治機構,又導致該問題進一步變得復雜?!稐l例》規定了政府有關部門、學校、監護人、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等主體的相關義務責任,要求各方主體積極預防和干預未成年人沉迷網絡。同時,《條例》特別規定“網絡游戲、網絡直播、網絡音視頻、網絡社交”等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當采取分齡化、未成年人模式等主動或協助家長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網絡。
五是保護未成年人個人信息。個人信息保護是數字時代的基本性問題。個人信息保護法將十四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個人信息專門納入敏感個人信息范圍,進行嚴格保護?!稐l例》對未成年人個人信息進行了專章規定,對處理未成年人個人信息的相關要求,以及未成年人享有的個人信息權益等,作出了具體規定。
《條例》的出臺,是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國網絡空間法治建設的重要一環。未成年人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隨著《條例》的出臺和實施,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水平必將提升到更高的高度。作為互聯網原住民的未成年人,也必將迎來新時代、新保護、新童年的美好明天。
(作者系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聯網法律研究中心主任)
編輯:邢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