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委員會和人民調解員
□ 本報記者 趙婕
被稱為“世界超市”的浙江省義烏市,與世界232個國家和地區有著貿易往來,在貿易往來中,因合同訂立、語言溝通、產品質量等問題產生的涉外糾紛較為頻繁。
2013年,一個旨在建立涉外糾紛調解長效機制的義烏市涉外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以下簡稱義烏市外調委)成立,吸納了一些外商做“洋娘舅”調解員。目前,已建立一支由12個國家、13名外籍調解員組成的涉外調解員隊伍,涵蓋英語、德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韓語、羅馬尼亞語等語種。截至目前,義烏市外調委共成功調處各類涉外糾紛1219件,涉及金額1.32億元。今年10月,義烏市外調委被授予“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委員會”稱號。
為提升調解協議的執行力,義烏市外調委依托豐富的司法資源,與義烏法院合作設立“義烏市涉外糾紛訴調對接中心”,與寧波海事法院合作設立“寧波海事法院‘一帶一路’訴調對接義烏中心”。在涉外調解工作中,積極落實司法確認制度,對于調解成功且無法當場履行的案件,引導當事人進行司法確認提高調解協議的權威性和執行力。今年8月,義烏市外調委接到一起法院委托調解的貨物運輸合同糾紛,通過外籍調解員、行業調解員的積極調處,以及法官指導釋法,這起糾紛僅用4個小時即調解成功,并當場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司法確認。
今年9月,義烏市外調委受稠城派出所委托,成功調解一起因風俗習慣不同導致的涉外治安糾紛,外籍調解員發揮自身優勢,從宗教習俗角度化解雙方矛盾,幫助雙方維系貿易關系。
義烏市外調委推行合議制度,調解合議庭由3名調解員組成,在調解開始前合議確認“調解方案”,調解過程中合議提出“建議方案”,雙方當事人認可即制作協議書并監督執行。嚴格落實“三必”原則,即調解過程必須有中文翻譯在場、共識達成必須明示確認、協議履行必須跟蹤回訪。
為最大程度方便當事人就近參與糾紛調解,義烏市外調委會同市移民服務中心,不斷優化調解站點布局,形成市域全覆蓋、內外聯動的調解網絡。在外商采購和辦事集中的國際商貿城設立外調委集中辦公區,在國際貿易服務中心設立“一帶一路”調解中心,方便及時排查化解糾紛。同時,義烏市外調委還在外籍人員居住集中的社區設立調解室,將涉外糾紛調解工作納入社區網格化管理,為入駐外商和企業提供便捷調解服務,為優化市場營商環境筑起平安防線。
編輯:喬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