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養犬以及流浪動物的管理,幾乎已成為每座城市、每個社區必須面對的難題,無法回避
《法治周末》記者 鄭超
10月16日,四川崇州一女童在小區內被未拴繩的烈犬撕咬致重傷,隨后烈犬主人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連日來,多地發布臨時性通知或開展整治行動,進一步規范養犬行為。
在事件引發大量關注的同時,網上也出現了很多未經證實的傳言。有人稱“是女童打狗導致被咬”,還有傳言說“咬人犬只系女童家自養”等。
10月23日,微博管理員發布公告稱,針對“四川女童被狗咬傷”事件,有個別用戶對女童親屬發布惡意揣測、人身攻擊等不友善言論,對此站方共清理違規內容1233條,禁言違規賬號77個。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銀湖街道如意社區動物文明建設協會負責人王嵐在第一時間聽說了女童被狗咬傷事件,但網間流傳的那條“女童遭烈犬撕咬”視頻,她至今不敢點開看,因為“心疼小孩”。
救助人的身份轉變
去年2月,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錢葉芳的幫助和指導下,王嵐牽頭成立了如意社區動物文明建設協會,在社區內倡行文明飼養動物、文明對待動物。
協會成立之前的許多年里,王嵐自發收留、救助流浪狗。和很多喜歡小動物的愛心人士一樣,她之所以走上救助這條路,也是從“第一次心軟”,收留第一只流浪狗開始。此后,小區里出現了無人認領的狗,或有人不愿再養的狗,陸續都被送到她這里來。王嵐的狗越來越多,漸漸地,小區里針對她的投訴也多了。
因為養狗,王嵐與物業、城管、民警都打過交道。為此,她給這些狗搬過5次家,最后將幾十只狗轉移到了偏遠郊區。盡管暫時找到了養狗的地方,但王嵐知道,這樣下去并非長遠之計,“收留和救助是沒有盡頭的,而且隨著狗的不斷增加,有多少錢也不夠花”。
在救助圈里,很多像王嵐這樣的救助人都面臨著經濟壓力,一些救助人開始尋求出路,有人通過開寵物店暫時實現了自給自足。
王嵐意識到,如果不斷有送不出去、賣不掉的狗被拋棄,這些狗將很快成為流浪狗,狗的繁殖率又很高,流浪狗只會越來越多?!叭绻豢坎粩嗑戎?,而不改變養犬人的思想,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助長了一些人的不良行為?!彼f。
如意社區處于城鄉接合地帶,飼養貓狗的居民不少。
社區動物文明建設協會成立后,王嵐和團隊成員開展了多項宣傳工作,在社區里以定期巡邏為主,遇到養犬人主動上前搭話,善意提醒對方“出門拴繩,善待動物,不離不棄”。
王嵐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對于不喜歡小動物的人,要讓他們懂得不能虐待、獵殺動物;養犬人則一定要依法養犬、文明養犬,遛狗一定要拴繩,不能擾民等。
為號召更多的力量加入到動物文明建設隊伍中,協會還在社區里舉辦過“愛心義賣”、義診等公益活動。
以前,作為救助人,王嵐更關注流浪動物的生存狀態,現在,她會站在治理者角度思考如何解決流浪狗擾民等問題。她覺得,通過做社區文明宣傳,自己逐漸看到了由養寵引發的各種問題的本質,也學到了新的動物保護理念。
可復制的“海天模式”
從救助人到社區動物文明建設者,王嵐的觀念發生轉變,受到了錢葉芳的影響和帶動。在文明養犬這件事上,如意社區的模式也吸收了杭州市錢塘區海天社區的經驗。
作為首創者,2021年,杭州市錢塘區海天社區(以下簡稱海天社區)備案成立了國內第一家協助政府管理和保護社區動物的社區社會組織。該組織在居委會、業委會、社區社會組織、物業四方框架內共建動物文明,倡行文明飼養動物、文明對待動物。
基于龐大的常住人口以及為數不少的流動人口,在海天社區,飼養動物者不在少數。由于不斷有家養動物被遺棄,社區內的流浪動物越來越多,無人管理。同很多社區一樣,海天社區居民對于小區不文明養犬人和流浪動物的投訴時有發生,在社交軟件群中經常發生激烈爭吵,對于鄰里和諧造成了不利影響。
而社區居民對于流浪動物的態度分化為流浪動物的管理增加了難度:愛心人士堅持救助喂養,中立居民保持沉默觀望,也有少數業主希望全面清除流浪動物。
在錢葉芳看來,對流浪動物不能聽之任之,否則確實會產生一些擾民問題,但也不能對其采取簡單粗暴的清除處理:一來難度極大,二來不文明,三來不利于防治鼠患等疫病。
而如果想對流浪動物群體進行有效管理,則牽涉極大的人力物力甚至財力,這對很多社區管理者來說很難實現。
據錢葉芳觀察,文明養犬以及流浪動物的管理,幾乎已成為每座城市、每個社區必須面對的難題,無法回避。
為真正解決問題,2020年12月,在社會各界志愿者和媒體支持下,海天社區舉行了動物文明建設倡議書啟動儀式,并發布《海天社區居民動物文明建設倡議書》。
2021年1月,杭州市白楊街道海天社區動物文明建設協會(以下簡稱海天動文會)在白楊街道辦事處備案成立,自此以具有合法身份的社區社會組織形式開展活動,業務范圍從倡導文明養犬、科學人道管理流浪貓擴大到保護社區野生動物、宣傳動物文明理念。
為了更有效地推行社區社會組織這一新型自治形式,海天動文會又于2021年9月在民政部門注冊登記了錢塘區海天社區動物文明建設協會,其使命是宣傳倡導文明養犬,協助政府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
讓居民參與社區治理,采取各種措施改變社區居民觀念,海天動文會的成立提高了居民文明養犬意識和善待動物意識,開拓出一條有特色的基層社區動物問題治理自治之路。
海天社區動物文明建設從一開始就建立在與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達成的共建共識上。四方共建模式先后得到杭州市城市管理部門和白楊街道辦事處的認同和支持。
錢葉芳介紹,“動物文明四方共建”模式能夠充分實現各方優勢資源互補,共同致力社區動物治理。
實踐證明,社區社會組織這種新型自治形式適合社區動物文明建設,這種形式也有很多優勢。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通過社區自治,完全可以將流浪動物管理社區化,每個社區都有一個流浪動物臨時安置點,降低民間流浪動物基地的壓力,降低政府管理流浪動物的財政負擔。
此外,上述模式有可復制性??蔀槠渌鐓^提供可參照的樣本,形成自下而上建設動物文明的整體局面。
目前,在海天社區,文明養犬意識顯著提高。遛犬不牽繩現象基本改觀,撿拾寵物便溺物的習慣比牽繩習慣更難養成,海天社區通過建立家養動物檔案、安置撿便箱、放撿便袋、張貼告犬家長書、宣傳養犬法制、開展清理草坪活動、開展文明監督等多種措施,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涉犬糾紛顯著降低,鄰里和諧度上升。近年來關于養犬的問題,社區居委會收到的投訴為零,物業收到的投訴也大為減少。
海天社區動物文明建設協會自備案起便著手在其他社區尋找牽頭人,為復制“海天模式”做準備。
錢葉芳介紹,一個可行的經驗是尋找各社區的流浪動物救助人,從流浪動物的末端救助轉向基層社區內的源頭控制,讓游離于基層治理體系之外的動物保護志愿者轉型為融入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動物文明建設志愿者,充分發揮公益力量的作用,推動生態文明及動物文明理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
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在山東省,2021年3月成立的濟南市文明養犬志愿服務協會(以下簡稱文明養犬志愿服務協會)對文明養犬的宣傳已覆蓋到市里的幾十個社區。
“四川女童被狗咬傷”事件后,文明養犬志愿服務協會監事劉夢茹發現,最近主動辦狗證的人多了起來。
文明養犬志愿服務協會在社區推行自治管理的模式與海天社區類似。不同的是,劉夢茹的團隊是通過各個派出所去聯系居委會和物業。對于社區的涉犬矛盾,派出所也會邀請志愿者們適時介入進行調解,緩和人寵矛盾。
劉夢茹介紹,協會成立之際,濟南公安也在探索養犬管理社會化治理的模式,在共同探索過程中,文明養犬志愿服務協會的做法得到了政府的認可。
據報道,2021年,濟南市公安局聯合文明養犬志愿服務協會,開展文明養犬社區宣傳活動48場,發放宣傳材料15000余份。
近年來,民間救助基地經常因擾民被舉報從而被迫拆遷,重復建設造成了資源浪費。濟南市公安局犬只收容所于2022年進行搬遷擴容,由民間組織承接購買服務,在協會推動下,收容所的犬只通過“泉城寵愛”領養平臺對外領養。
目前,濟南市公安犬只收容所能容納犬只500只,飼養員為協會推薦的一名志愿者。文明養犬志愿服務協會發揮志愿者優勢,及時為犬只做絕育,并通過協會平臺開展流浪動物領養。由此,政府和民間組織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探索城市流浪動物的解決之道。
劉夢茹坦言,目前收容所硬件設施有限,改善收容所條件,盡快將其打造成能進行文明宣傳的場所,是協會今年的工作重點。
在協會成立前,劉夢茹是一家動物保護組織的成員,該組織做了很多小動物救助工作,卻無法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劉夢茹發現,傷害一直存在。比如流浪狗、流浪貓出車禍了,或者被虐待了,民間動物保護組織只能在事后補救,沒法提前預防。
從源頭上解決流浪動物問題,是劉夢茹的心愿。
值得一提的是,遭養寵人遺棄的流浪狗只占少數。大部分流浪動物是由城市發展、城市拆遷造成的,它們沒有及時得到收容,導致無序繁殖。很多救助基地的狗都是田園犬,劉夢茹說。
文明養犬志愿服務協會對不同人群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劉夢茹介紹道,“對養犬人,我們會使用比較嚴厲的口吻,比如采用公安印發的給養犬人的一封信,告訴大家應該遵守什么樣的法律法規,如何文明養犬。對不養犬的人則發送愛護動物的宣傳,此外,針對兒童和那些害怕貓狗的人,我們會相應地做《如何與小動物友好相處》的宣傳”。
文明養犬志愿服務協會還通過社區推行自治管理,在一些志愿者基礎比較好的社區開展活動。劉夢茹認為,通過社區治理,可以把養寵矛盾解決在社區里,避免造成負面新聞。因為每次出現負面新聞,會直接影響到所有養犬人。
在推廣“海天模式”的過程中,錢葉芳發現了問題?!袄щy并不在于原來預想的——缺少社區業主牽頭備案社區社會組織,而是來自相關部門的支持不夠?!?/p>
因此,她建議,各社區應積極發現、扶持愿意牽頭備案動物類社區社會組織的業主或其他居民,給予場地、資金、人手等方面的必要支持。
編輯:冀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