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丁國鋒
走進蘇州自貿片區法律服務中心大樓,一股現代氣息撲面而來。作為借鑒新加坡共享辦公空間理念的綜合性法律服務平臺,這里不僅打造了“一站式”爭議解決中心,入駐了包括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蘇州工作委員會、蘇州國際商事法庭、蘇州工業園區法院自貿區法庭等訴訟仲裁機構,還圍繞金融、商事糾紛不斷優化調解與訴訟、調解與仲裁對接,引進了非營利性社會組織銀十調解中心、星衡平調解中心等商事調解機構和多家律師事務所。
充足多樣、高品質的法律服務產品供給,讓該中心成為蘇州工業園區營商環境建設的一個窗口?!按髽莾冗€配套提供會議洽談、學術研究、培訓研討、檔案存放、遠程視頻聽證等功能服務,成為一個可以覆蓋蘇州、輻射長三角的法律服務新高地?!碧K州工業園區司法局副局長吳碩希介紹,該中心側重于提供高水平、專業化法律服務配套產品的平臺,迭代升級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使蘇州自貿片區發展“如虎添翼”。
《法治日報》記者采訪了解到,2023年以來,江蘇省司法廳在建成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基礎上,通過明確“縣級以上(含縣級)平臺提升專業能力、縣級以下平臺融入基層治理”的建設思路,在全省大力實施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改革創新項目,著力構建錯位發展、功能互補、一體聯動的實體平臺服務矩陣,著力打造了更高水平、更高能級現代公共法律服務平臺。
全面優化平臺布局
江蘇在13個設區市、95個縣市區、1259個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全覆蓋,2.08萬個村(社區)配備法律顧問的基礎上,2022年11月,制定出臺《江蘇省公共法律服務條例》,研制發布涉及平臺建設、公證、法律援助、人民調解等業務領域省級地方標準20余項,實現全省平臺建設標準化統一。目前已基本建成以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多方參與、供給有效、運行規范、均等普惠、可持續為特色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實踐中,常州市建成面積達7000平方米,包含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公證等10大類的市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并配套建成市智慧法務中心。記者在常州市武進區奔牛鎮東橋村采訪了解到,常州市司法局將現有村居法律援助工作站進行融合建設,打造了村居公共法律服務室,并通過開通遠程視頻公證、法律援助代收代辦等方式,方便群眾找法用法。
位于常州市新北區光伏產業園區的漫柏未來人才社區,目前入住周邊250余家企業、3900名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管理與技術人才。為讓企業和入住人才享受到家門口的法律智囊服務,園區專門在社區體驗中心建立了常州首家人才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室(法律援助聯絡點),組建了值班律師、人民調解員等8人專業服務團隊,專門提供政策解答、法律咨詢、法律援助代辦、公證及仲裁指引等公共法律全業務服務?!敖衲耆幸呀ǔ?9家人才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室,實現規模以上人才公寓全覆蓋?!背V菔兴痉ň指本珠L薛和明介紹。
據了解,江蘇在全國開創了園區公共法律服務新模式,目前已在全省176個省級以上園區實現公共法律服務全覆蓋。其中,一些地方為進一步提升法治化營商環境,還創新模式加強與政務服務整合,如南京市江寧區打造法律服務產業園,創新建立了面向企業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在提供法律服務基礎上,引入行政審批、金融、保險、審計、稅務、會計等服務資源,為園區內企業提供“一條龍”服務。
市縣平臺全面融入
記者了解到,為進一步健全完善覆蓋城鄉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江蘇省司法廳專門要求以實體平臺為主干,推動市、縣兩級司法行政對外服務平臺、載體全面向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整體進駐,大力提升智慧法務指揮協調和應用能力,同步拓展立法民意征集、涉企法律服務等新內容。
今年8月初,江蘇省司法廳按照省委政法委對矛盾糾紛化解“一站式”平臺建設的工作部署,明確要求全省司法行政系統更好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發揮矛盾糾紛化解“主力軍”作用,并要求堅持實戰實用、因地制宜,加快公共法律服務平臺整合,加強“數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設運用,健全內外銜接流轉工作程序,強化各類解紛方式的主體銜接、制度銜接、程序銜接、效力銜接,推動提供更高水平的“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務。
記者在南通市海門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看到,該中心不僅整合了公證、法律援助、矛盾調解等法律服務功能,還引入行政復議、行政裁決、仲裁及法院訴訟受理等服務,通過打通該中心與各鎮街、各行業部門和政法單位信息流轉通道和對接處置機制,實現群眾訴求“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處置、全鏈條解決”。
海門是江蘇最早采取財政兜底、政府購買法律服務的縣區之一,每年安排資金不少于1000萬元?!拔覀兂烁邩藴蚀蛟靺^級、鄉鎮(街道)、村級平臺建設,還建立了機器人、家紡、建筑、船舶等特色法律服務團隊,每年安排近100萬元資金在10個重點民生部門設立公共法律服務崗,通過競聘、公示和簽約上崗等環節,吸引優質律所團隊進駐?!焙iT區司法局局長高志雄介紹,海門區司法局堅持“社會需要什么、群眾期盼什么、公共法律服務就提供什么”的理念,動態調整公共法律服務項目設置和服務要求,建立服務團隊ABCD四等級評定制度,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蘇州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發揮與市政務服務中心一體的便利優勢,加強與公安、人社、民政等窗口協作,實現12348與12345政務熱線“一號響應”,12348熱線接聽量連續3年超20萬人次。該市三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還聯合蘇州互聯網法庭,通過設立“云審·融訴驛站”,開展網上立案、電子送達等在線訴訟服務和在線開庭、在線調解等服務,全面優化提升了服務能力?!?023年以來,僅市縣鄉三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就累計提供各類法律服務事項98萬件次,較去年同期增長13.95%,服務對象滿意率達97%以上?!苯K省司法廳公共法律服務管理處處長郭兵介紹。
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已基本建成,通過做實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切實增強基本公共法律服務的均衡性和可及性,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優質的法律服務,已經成為各地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標配?!背V菔兴痉ň贮h組書記、局長陳躍峰深有感觸地說,近年來,群眾對法律服務的體驗感和滿足感越來越強。
據了解,江蘇省司法廳通過不斷加強和完善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的頂層設計和制度供給,明確重點將市級平臺建設成集資源統籌、指揮調度、產品研發、高端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區域公共法律服務樞紐;縣級平臺全面提升專業能力,普遍實現與社會治理、訴訟服務、信訪以及其他公共法律服務的融合對接;鄉鎮(街道)平臺打造成面向群眾就近提供服務的一線窗口的清晰規劃和明確定位,形成全省統籌發展的“一盤棋”格局。
實踐過程中,各地形成一批特色經驗和做法,如南京、蘇州、無錫等地發揮法律服務人才聚集優勢,加大金融貿易、商事仲裁、商事調解等高端法律服務供給,揚州、鹽城、宿遷等地圍繞新業態、新群體的新需求,加大公共法律服務產品研發,連云港等地突出非訴訟服務特色,加大行政爭議化解、行政調解等服務。
記者了解到,2023年以來,江蘇400余個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首批推廣部署遠程公證系統,提供辦理17類公證事項。通過將村(居)法律顧問作為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舉措,今年截至8月底,全省村(居)法律顧問提供現場服務22.82萬人次,累計舉辦法治講座3.6萬場。全省各地還有效引導21萬余名“法律明白人”等法律服務資源融入網格化治理,做強“微治理”“精服務”。
江蘇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張曉偉介紹,江蘇司法行政系統將著力推動公共法律服務高質量發展,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到更加智能精準、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不斷增強群眾的法治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回應人民群眾對公共法律服務的新需求、新期盼。
編輯:李兆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