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日,河南魯山縣因花費715萬元在當地建“牛郎織女”雕塑被網民吐槽“丑且貴”,陷入輿論爭議。在輿論追問巨額修建費用從何而來、招標流程是否合規等問題之際,網紅導游評“天價雕塑”后收到“威脅信”等一系列衍生輿情,刺激輿情愈演愈烈。目前,部分涉事官員已被當地政府依法依規處分,平頂山市政府提級調查,重重疑問仍有待解答。法治網輿情中心分析輿情演變邏輯和當地政府應對得失,提出處置建議,以期為有關部門開展具體工作提供參考。
輿情事件
1. 河南魯山斥巨資修建“牛郎織女”雕塑引發爭議
8月25日,據極目新聞報道,自稱是牛郎故里和牛郎織女文化傳說起源地的魯山縣在8月22日七夕節當日舉行了牛郎織女雕塑揭幕儀式。該雕塑共計花費715萬元,6月14日發布公開招標公告,7月6日開標同日發布中標公告,中標企業為睿澤藝術(深圳)有限公司。不少網民吐槽“又丑又貴”,質疑“錢花在了哪里”,還有網民猜測背后存在吃回扣等貪腐內幕。對此,魯山縣住建局工作人員稱,雕塑招標建設符合流程,有疑問可向審計部門反映,被問到雕塑是何材質,該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但是值得的”。此番回應被指“還不夠”“太敷衍”,《南方周末》發文稱:“‘招投標符合流程’不代表沒問題,這座雕塑到底貴不貴?這筆錢花得值不值?程序合規是否經得起審視?這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span>
2. 當地政府部門應對失當致負面聲音擴大
隨著輿情發酵,有網民發現該雕像與湖南長沙大王山旅游度假區的“湘江女神”雕像、陜西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園的“鵲橋仙”雕像,在造型風格方面如出一轍,涉嫌抄襲;還有網民爆料,6月23日就有人在社交平臺發消息懷疑工程未招標就開工。8月26日,貴州廣播電視臺欄目《百姓關注》記者致電該縣住建局時,遭工作人員爆粗口:“監督你X,滾!”8月28日,《瀟湘晨報》致電該縣人民政府辦公室,詢問715萬元是否全部用于建造牛郎織女雕塑,該雕塑與長沙“湘江女神”雕塑被指相像應向哪個部門核實等問題,工作人員連回6個“不知道”和1個“不清楚”。敷衍回避的態度令輿論更為不滿。央廣網、《工人日報》等媒體稱,如此“一問六不知”,究竟是態度傲慢、不屑回應,還是確有隱情不足為外人道?2020年2月魯山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摘帽后不久就大興土木建“地標”,是否有勞民傷財、形象工程之嫌?
3. 網紅導游評“天價雕塑”遭威脅輿情再掀波瀾
8月26日,輿論追問之聲繼續擴大。在抖音平臺擁有1474.4萬粉絲的導游“小黑諸鳴”通過“諸鳴工作室”賬號發布一則視頻,評價此事稱“有道理好好說就是,干嘛動不動罵人”。8月27日,“小黑諸鳴”自稱收到威脅郵件,對方要求立即刪除相關視頻,并附上其孩子的身份證號碼和家庭住址,還放狠話“別以為找不到你”。多數網民猜測郵件發件人是與雕塑項目有關的利益方,建議報警。隨后幾日,“小黑諸鳴”在社交平臺不斷透露新進展:8月29日,魯山縣政府工作人員登門溝通并道歉,明確表示威脅郵件絕不是官方所為;8月30日,“小黑諸鳴”又收到一封郵件,對方稱自己“并非魯山政府相關人士”,就之前的“威脅信”多次致歉;8月31日,“小黑諸鳴”到杭州市西興派出所報案,案件已被受理。這起衍生輿情使得事態方向轉向涉法層面。有律師表示,郵件的威脅意圖非常明確,已經到刑事犯罪的程度。不少網民追問“身份證號和家庭住址被泄露,到底是誰干的,又是受誰指使”。
4. 官員免職、提級調查促使輿情降溫但追問猶存
8月29日,微信公眾號“魯山融媒”發布通報稱,魯山縣聯合調查組在初步調查的基礎上,決定依規依紀對負有直接責任的縣住建局局長黨某某予以免職,對縣住建局工作人員李某某言辭不當的行為給予政務記大過處分,對社會關注的項目設計、工程造價、招標流程等問題進行全面審查。8月30日,魯山縣城管局回應稱,該項目未按程序提交施工許可和規劃等審批手續,城管執法部門未及時納入監管,相關情況正在進一步調查中。針對這一結果,輿論直言“這筆糊涂賬遠沒算完”,部分網絡媒體開始對涉事中標公司進行挖掘,如澎湃新聞報道稱,該公司曾在鄰縣中標超四百萬元雕塑;界面新聞報道稱,該公司2018年至今在平頂山市共有5次中標,總金額為1484萬元,其中在魯山縣中標3個項目,金額為967.3萬元。財經評論人石述思指出,這一奇葩事件背后體現出項目立項不民主、決策程序不公開、事后監督不到位等問題。8月31日,微信公眾號“平頂山發布”通報稱,平頂山市委、市政府已成立由住建、財政、審計、紀委監委等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調查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布。當日,“#五問715萬牛郎織女雕塑#”等話題沖上熱搜,“丑且貴的雕塑為何一路綠燈”等媒體追問依然不斷。與此同時,魯山天價雕塑成“網紅打卡點”、官方辟謠“牛郎織女”雕塑正在拆除等插曲不斷,輿情待續。9月10日,九派新聞報道事件最新進展,當事人“小黑諸鳴”在個人社交賬號發聲稱,已接到杭州當地派出所通知的調查結果,寫信人為陳某,25歲,河南許昌人,無業,通過非法渠道獲知其信息后發出威脅郵件,警方已于9號對其逮捕并處以行政拘留10天。
截至9月10日12時,相關信息95.6萬余條,微博話題閱讀量累計超5.7億,抖音等各類視頻累計2.25萬個。
輿情解析
本事件中,先是該座地標雕塑因槽點、疑點重重引發輿論追問。面對輿情危機,當地政府“打太極”式的回應、網紅導游評“天價雕塑”后收到“威脅信”等衍生輿情,讓爭議焦點從“值不值得”到“合不合規”再到“違不違法”,輿論爭議不斷擴大。
1. 天價雕塑疑點眾多引發輿論追問
該雕塑最初進入輿論視野時,公眾紛紛吐槽其“造型粗糙”“毫無美感”,并以“牛郎織女出煤窯”“鵲橋相會沒鵲橋”等打油詩進行嘲諷。部分媒體從旅游效能、形象工程角度出發,認為當地政府部門不想辦法改善民生,反而將刀刃上的錢用在缺乏文化底蘊的“空殼式”地標建筑上,背后是錯誤的政績觀在作祟,浪費資源又影響經濟社會發展。隨著討論深入,“該塑像比湘江女神貴了近40倍”“業內人士評估造價從20萬到50萬元、毛利潤高達200萬”等網傳細節,更驅動輿論的探究熱情,越來越多的“大瓜”浮出水面:項目招標流程、設計單位資質、參標公司關聯、涉事公司中標經歷等,均被媒體挖出存在可疑之處??梢?,所謂的“天價雕塑”不過是一個引子,由該建筑牽出的有無利益輸送、權力尋租等深層次腐敗問題才是輿論窮追不舍的根本。
2. 衍生輿情不斷刺激網民不滿情緒高漲
如果說當地有關部門應對質疑的敷衍和粗暴態度已令輿論不滿,那么后續一系列的衍生輿情則是刺激輿論“雪球”越滾越大的關鍵。當地政府部門對記者爆粗口、連回6個“不知道”等操作,加深網民“內有隱情”的疑慮和猜測。緊接著,網紅導游遭威脅成為點燃輿情的又一爆點,相關視頻片段在各大平臺傳播,動輒百萬級觀看量,助推多個話題登上熱搜,輿論抨擊涉事人員“拿隱私逼人刪帖”手段卑劣、囂張猖狂,不少網民順著評論區“視頻動了誰的奶酪”“誰有權力調查個人隱私信息”等疑問進行推測,讓“威脅信”事件添上想象色彩,“黑惡勢力動用公權力欺壓普通人”等評論激化對抗情緒,“個人隱私泄露”“嚴防行業‘內鬼’”等新話題點致使輿論討論面擴大。除此之外,雕塑造型設計陷入抄襲風波,長沙“湘江女神”設計方認為“牛郎織女”有抄襲嫌疑,目前正收集資料準備維權,也增加輿情走向的不確定性。
3. 涉事政府自查自糾式通報難獲認同
面對洶涌輿情,魯山縣聯合調查組及時進行實體調查并公布結果,對相關人員作出免職、記過等處分,但這番處置未能扭轉負面輿論,被指摘為了“粉飾太平”,并未觸及事件“真問題”,調查結果的權威性和公正性大打折扣。部分網民認為,建造715萬元雕像的審批權由更高級別官員,甚至一縣之長說了算,縣調查組級別較低、作用有限,如何能把真相調查清楚;更有一些網民認為花費最高的項目是打通各個部門的“推廣費”,自上而下“沆瀣一氣”“層層盤剝”,被免職官員成了“背鍋俠”。由此可見,輿論對當地政治生態產生懷疑,在政府部門公信力缺失的情況下,任何出自官方的聲音均有可能陷入“塔西佗陷阱”。
輿情建議
該座雕塑因“丑且貴”陷入輿情,當地應對失當充當了輿情升溫的“助燃劑”,后續啟動“自我糾錯”機制也沒能服眾。目前,上級部門正在調查,重重疑問亟待解答,還需妥善做好實體處置和信息發布工作,避免輿情反彈。
1. 輿情應對需樹立責任和擔當意識
剛摘掉“貧困帽子”不久的魯山縣斥巨資建公共雕塑,公眾有權利質疑錢花得值不值、雕塑美不美。但面對群眾疑問和媒體監督,當地卻交出了一份處理負面輿情的“錯題本”,每一步都匪夷所思。當地住建部門先是以“符合流程”“肯定值得”來敷衍塞責,后公然對媒體出言不遜更是犯了輿情應對大忌。隨著造價過高、抄襲設計、內定中標等疑點接踵而至,當地縣政府工作人員又擺出一副拒絕監督的傲慢態度,等同于把事件調查權拱手讓出,刺激公眾探究欲望和批評熱情,致使衍生輿情不斷??梢?,面對輿情危機,主管部門需先樹立輿情責任主體的意識,不要急于撇清責任,而是以坦誠、公開、負責的態度正視民意,避免在輿論漩渦中越陷越深。
2. 上級部門需做好事件調查和通報工作
這起工程項目涉及住建、財政、審計、城管等多個基層部門,“威脅信”、罵記者等衍生事件又讓更多部門卷入輿情,因此當地成立聯合調查組“自己調查自己”,難逃“包庇”之嫌,很難起到平息輿論質疑的效果。由平頂山市成立調查組提級進行調查處置,是阻斷輿情惡化態勢、及時止損的有效辦法,但市級部門介入的時間距輿情曝光將近一周,輿論負面影響已經造成,在先輸一城的不利情形下,上級部門若想挽回局面,還需表現出積極調查、求證問題的姿態,盡快用公正權威的調查結果回應輿論關切,化解輿論場疑問。另外,魯山縣政府應對輿情的失敗教訓,也提示上級機關需持續加強輿情動態監測,及時研判輿情態勢,打撈公眾關心的輿論焦點并予以回應,掌握引導輿論的主動權。
3. 當地如何修復公信力值得深思
“天價雕塑”引發的相關事宜進入調查階段,中標公司資質、雕塑真實造價、施工報批和招標流程、雕塑作品版權、威脅者懲治等一系列問題被盯緊,輿論期待涉事部門澄清真相、作出解答。同時,媒體報道魯山縣不止“牛郎織女”這一處“空殼式”地標建筑,公共政策如何彰顯民意、“面子工程”如何整改、扭曲政績觀如何糾正,也是當地部門應著重考慮的問題。如輿論所指,群眾對那些實實在在惠及民生的美化工程、民生工程是歡迎的,反感的是那些空有其名的“政績工程”、華而不實的“形象工程”和脫離實際的“面子工程”。當地政府更需正視輿情,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認真對照檢查、梳理排查問題,用實際行動修復公信力,贏回輿論和民心。
閱讀全文可訂閱
《政法輿情》電子產品
詳情咨詢:010-84772595
來源:法治網輿情中心
編輯:彭曉月
新媒體編輯:李靜
編輯:靳雪林